阳康后要警惕老人易摔倒 分清情况、区别处理******
央视网消息:老年人由于肌力减弱,行走时步态协调稳定性下降,日常生活当中很容易发生跌倒。春节期间,一些老人还在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身体相对虚弱,另外可能情绪比较兴奋,更应该注意避免跌倒的发生。
发现老人跌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清情况、区别处理。也不要轻易搬动、摇晃或试图唤醒跌倒者,避免加重损伤。如果老人跌倒后意识不清,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做适当的紧急处理。先把老人平移到安全的环境中,若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若有明显外伤出血,应立即压迫止血、包扎伤口;若老人头部受伤并有耳鼻出血,可疑有颅底骨折,此时要安静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老人跌倒后意识清楚,家人应安慰老人,仔细询问老人受伤时的具体经过及现在的不适,观察受伤部位、有无出血,查看老人的躯干和四肢,初步判断有无骨折。
打手脚 打腰背 为啥麻醉部位各不同****** 很多手术患者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同样是做手术、打麻醉,为什么有的人是在手脚上打针,有的人还要在腰背部打针?是不是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手术就做完了?今天,麻醉科的医生就来带大家揭开麻醉的神秘面纱。 手脚打针 首先说说手脚上打麻醉针,其实就是指我们经常提到的全身麻醉所需要开放的外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大多通过血液进入人体抵达全身和大脑,发挥麻醉效果,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俗称“患者的生命线”,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手脚上的打针。有了它,麻醉医护人员就可以将麻醉药物注射到静脉中,达到类似睡眠的麻醉状态,就可以实施手术了。 待手术结束后,麻醉医护人员会精准地掌握麻醉药物的代谢时间,停止持续输注的麻醉药物,等待患者的苏醒。一般患者在苏醒后只会记得手上打了一针,医生说睡一觉吧,就沉沉睡去,而对于其他麻醉过程及手术所造成的伤害性刺激毫无记忆。 腰背打针 打在腰背上的麻醉是指椎管内麻醉,这也是我们麻醉常用的另一种方法,也就是俗称的“半麻”。医生会在患者的后背向椎管内打一针,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通过控制麻醉平面,达到下腹部及下肢麻木、失去痛觉的目的,使患者顺利完成下腹部或下肢的手术。有时候还可以放一根软软的管子在后背,帮助患者渡过难熬的术后疼痛期。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麻醉医生并不是打完了这一针就万事大吉了,麻醉医生会一直陪伴在手术患者周围,做围术期的“守护神”,对患者的整个手术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好一个“外科医生中的内科医生”,具备对术中出现的各种危机事件进行及时的应对和处理的能力,做到“化险为夷”。 俗话说,“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打一针”看似很简单,但打完这一针后的麻醉维持、麻醉管理、患者的苏醒才能真正体现出麻醉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难度与重要性所在。用一句话来说:麻醉不只是为了沉睡,而是为了更好地苏醒。 文/武昊天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至尊彩票地图 |